董氏奇穴在酸痛症上的應用

董氏奇穴內有很多是利用對應原理去治病,因此對應針法多少與奇穴的應用有關,故在此特來談談與其有關的問題。最先,「對應針法」是根據內經裡「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觀念演譯發揮而來,同時,標幽賦裡亦有「交經刺,左有病而右畔取,頭有病則腳上針」的記載,直至現在,人體的全息律觀念,以及垂直力學、解剖學各方面的論證更增強了「對應針法」的邏輯性。雖然「對應針法」效如鼓,其對應法則也甚多,楊維傑醫師更根俱奇穴的特性把對應法則詳分九種,如等高對應、手足順對、手足逆對、手軀順對手軀逆對、足軀順對足軀逆對、頭  對應、頭足對應等諸法,但究竟難的酸痛症仍然很多,「對應針法」療效雖高,但亦有些時候還得借他之瓦,以攻他山之 ,不得不借用其他針法的長處來輔助對應針法之不足,以使酸痛的治療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

董氏奇穴中有許多奇穴在治療酸痛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故應就酸痛部分的常用穴道作一介紹。

1.    小節穴與五虎穴的妙用,在書中另有專章介紹,此處不再贅述。

2.    重子,重仙;在手太陰肺經上,即大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兩穴合用或單用均可治膀胱經的背痛,尤其是膏肓部的疼痛,對肩胛骨上緣疼痛亦有效果,對膝蓋痛及膝以下的疼痛效果亦佳,有些人士還把它用在落枕,此兩穴為筆者常用。

3.    靈骨、大白;可調整全身之氣機,許多大病屬氣不足者皆可治療,在酸痛方面,較偏向於治療坐骨神經痛。有人用此穴治療肘痛或鼠蹊痛。

4.    中白穴;類似三焦經的中穴,最常用於起坐之際的腰痛症此穴如配傳統經穴療效更強。(渚配合谷可至下頦關節痛及牙齦酸軟)穴還可治肩後天  穴的酸痛。

5.    腕順一、二;(兩手不宜同時使用)擅治腰兩側痛及坐骨神經痛、腰椎痛、腿彎痛。腕順不是腕谷,腕順二穴也不是後谿

6.    火串穴;手背腕橫紋後三寸兩筋骨間陷中。主治手下臂痛及肋痛,需取健側下針,此種針法類似等高對應。其與支溝、外關的功能雷同。

7.    尺澤是太陰肺經合;位在大筋旁,可治全身的筋病。尤其對運動後的病變效果甚好。此穴非董式奇穴

8.    正筋、正宗;阿基里斯腱上,後頸椎與足後跟對應,故此兩穴可治後頸項的強硬。

9.    火硬穴;位置在肝經之行間後五分,主治下頦痛與張口不開。

10.木留;穴組可治氣血不暢之全身麻木,木留單用可治中指、無名指疼痛及伸屈不靈,木留穴配三重穴可治三叉神經痛。(側三里及側下三里亦治三叉神經痛)。木木留兩穴同用,可治全身不明之神經抽痛。

11.正筋、正宗、正士,主治脊椎骨閃痛,腰脊椎痛,頸項筋痛及扭轉不靈、腦骨脹大、腦積水。

12.腎關,又名天皇副穴;為補腎要穴,對於腎虧所引起之坐骨神經痛、背痛、頭痛、腰酸顯效,亦可治兩手發麻或疼痛、肩臂痛及肩臂不舉。

13.側三里穴,側下三里穴;治牙痛,面部麻痺,二穴合用治療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尤為特效。亦治腳跟痛不能著地。

14.七虎穴,治肩骨痛、鎖骨炎、胸骨痛及腫脹、肋骨炎。

15.外三關穴:除治癌瘤之外,中關還治肩臂左右轉動不適,手臂腫脹發熱,肘痛(中穴為主),三叉神經痛。

16.上三黃穴,治頸椎骨刺、腰椎骨刺,巴金森、舞蹈病,配腎關,復溜更好。

以上為董氏奇穴在酸痛症上的常用穴,當然其它的酸痛穴還很多對應針法無法發揮療效時,可取用之,才能使針技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