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酸痛用藥的參考方劑
論及酸痛症的病源,不外內因與外因,外因所導致的酸痛症用傷科理筋推拿手法,或正骨手法,或經筋手法,或脊椎矯正手法,或用草藥浴、水療、火療、刀療、足底按摩、拔罐、外敷、熱敷、放血…等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治療作用,而針灸方法對於筋傷的治療特別快速,究竟要採取何種方式治療,端看當時病情而定,如為內因所引起者還須配合內服藥物方善,內服藥物的選擇跟內科疾病的辨症用藥沒什麼兩樣。
有關酸痛的用藥種類繁多,但總不離清熱消炎化瘀止痛、袪風解表溫經散寒、或補益肝腎強筋骨…等等。
讓我們從頭部說起:
頭痛有內因及外力撞擊之外因,(和劑局方)的川芎茶調散,適用於外感風邪、頭風引起的偏正頭痛,以及鼻塞、副鼻竇炎之頭痛、頭暈、痰盛或外感風寒引起的腦神經痛,其加減法為:若巔頂痛加高本,神經性痛加蔓荊子、白蒺藜,高血壓所致的頭痛項強加鉤藤,川芎散出自(衛生寶鑑)同樣有袪風止痛、疏散風邪的作用,因此對於外感風邪引起的偏正頭痛、頭暈、巔頂痛(加高本)療效甚佳。九味羌活湯出自(六科準繩)又名沖和湯為王肯堂方,能治感冒引起的風濕神經痛、頭痛、身痛、項痛、發熱、憎寒、鎮痛,頭痛甚加高本,肢體酸痛甚者倍用羌活,頸背強硬者加葛根。麻黃湯治感冒頭項強痛而惡寒無汗者,桂枝湯亦治感冒頭痛項強發熱惡風、身體疼痛,然以有汗為區別,葛根湯能發汗解肌,除治太陽陽明的頭痛外,對肩頸項強直酸痛的效果甚佳,故太陽膀胱經的筋骨酸痛常用葛根湯。(攝生眾妙方)的荊防敗毒散是外感風寒挾濕之常用要方,能發汗解表鎮靜,抑制流感病毒和抗關節炎作用,本方以治療流感四肢酸痛、怕冷發熱、頭痛項強為主。清空膏(李東垣方)以治療頭部風濕熱上攻於頭,長期不愈的偏正頭痛及腦痛不止。清上蠲痛湯出自(壽世保元)專治偏頭痛、高血壓、顱內疾病以及三叉神經痛。半夏天麻白朮湯出自(脾胃論)擅治痰厥頭痛及胃腸虛弱之高低血壓頭痛、頭暈。雜病心法內尚有芎芷石膏湯,亦治頭痛偏於風熱者,其加減法為:苦頭痛者加細辛,風盛目昏加防風、荊芥穗,熱盛加梔子、連翹、黃芩、薄荷、甘草。頭痛、頭暈有時治法相同,血虛的宜用荊穗四物湯,氣虛的用補中益氣湯,氣血兩虛的乾脆用十全大補湯,傷寒論的吳茱 湯有溫中補虛、降逆止嘔之功,適用於胃內停飲易嘔吐或乾嘔吐涎沫、手足不溫等虛寒引起的神經性頭痛。清震湯祇有三味藥,即蒼朮、荷葉、升麻,卻對腦部水腫的真頭痛有不可磨滅之功。
若挫傷引起的頭痛,則除了清熱消炎止痛之外,尚應增加活血化瘀的藥物,若出現腦震盪的現象則用藥又有所區別且應謹慎小心,此症在中醫診所處理的機會甚少。
腦震盪屬於西醫所講的顱內組織(腦)損傷,其臨床表現輕者為腦震盪昏迷數分鐘至半小時以內。重症指嚴重腦挫裂傷、顱內血腫和腦幹損傷,昏迷時間在12小時以上,若昏憒逐漸加重提示腦挫裂或提示腦幹損傷,昏迷後一度清醒又出現昏迷,提示硬膜外血腫。頸部的酸痛,若屬落可用疏經活血湯(萬病回春),本方有通順筋絡中的滯血,有袪風除濕的作用。適用於有瘀血、水毒或被風寒所侵而引起肌肉、筋骨、關節及神經之劇烈疼痛,也可用舒筋立安散(萬病回春)合烏葯順氣散治之,作者以前常用此方法風寒侵襲經絡的落枕非常有效,舒筋立安散因少有中醫師使用,藥廠因而停產。頸部的酸痛或僵硬也可用葛根湯合芍葯甘草湯,也可用芍葯甘草湯加木瓜、雞血藤、乳香、沒葯、當歸、紅花…。若屬頸部的骨質增生,可能要用上白芍木瓜湯了,方之組成為:白芍10、木瓜4、雞血藤5、威靈仙5、甘草4,其加減法為:若有腹瀉,加炒白朮5、茯苓4、頸椎增生加葛根4、胸椎增生加狗脊4、腰椎增生加杜仲4、膝骨質增生加懷牛膝4,若用丸劑可用骨質增生丸,組成為熟地10、鹿含草10、骨碎補5、肉 蓉5、雞血藤10、淫羊藿5、萊服子3,本方主治骨質增生病、頸椎病、退化性關節炎、大骨節病等。
在(雜病心法)內有言道,凡是肩背酸痛重的毛病,都可用通氣防風湯,此方其實就是我們常用的羌活勝濕湯,它總治太陽經風濕在表的肩背痛。當然其中尚有加減細節,可參考雜病心法肩背病一章。
背痛屬於膀胱經行走的部份,可用葛根湯治之,若屬菱形肌的酸痛,也就是俗稱的膏盲痛,有一草葯方,組成為:虎杖、穿山龍、紅骨蛇,我的好友盧醫師喜用此方,但是若屬於虛証且膏盲處有條索狀物出現者,可按症狀病情考慮以下三方,1、葛根湯2、歸耆建中湯3、半夏天麻白朮湯,治此病除了服葯之外,還要有充分的睡眠。腰部的酸痛,可考慮獨活寄生湯,腎著湯、青娥丸,以及六味地黃丸,獨活寄生湯 (4金方)能益肝腎、補氣血、袪風濕、止痺痛,可治風寒濕痺、氣血不足、脈沉細的慢性腰腿痛、婦人妊娠腰酸背痛,以及腰膝冷痛、肢節屈伸不利、麻木不仁、無法行動等。腎著湯祇有四味葯,是治腰重溶溶如坐水中,走路吃的力的症狀,臨床上偶而也會碰到此症,方之組成為:茯苓、白朮、甘草、乾薑,這是水毒侵襲,腎陽虛不能溫化的內科疾病。青娥丸祇有三味葯,即補骨魯、杜仲、核桃仁,科學中葯沒有做,方要自己配。安腎丸即葫蘆巴、補骨脂、川棟肉、川續斷、桃仁、杏仁、小茴香、茯苓、山葯。用鹽湯為引。安腎丸、青娥丸、獨活寄生湯都是治腰痛悠悠虛不舉的方劑。如果不慎腰部扭傷,屬於氣滯閃挫的,就用通氣散,方為木香、陳皮,穿山甲(現已不能用)、元胡、甘草、小茴香、白牽牛。屬血瘀不移痛如錐刺的就要用到活絡丹,其組成為川烏、草烏、南星、地龍、乳香、沒葯,若能加五靈脂、麝香更好。
腰部挫傷的方劑甚多,每人有每人不同的經驗,有的方很簡單,如黃柏、三七、乳香、沒葯,也有人喜用草葯的,一般中醫診所都喜用疏經活血湯去加減,個人喜用針灸,因針灸效果甚快,常常在尚未用葯之前就已治癒了。澤蘭湯治閃挫跌撲,瘀血內蓄,轉側若刀錐之刺,方用澤蘭3、丹皮2、川牛夕2、桃仁3、紅花5、歸尾5、三七1、赤芍2,腰部以下的坐骨神經痛,大概都是用疏經活血湯加木瓜、木通、黃柏、薏苡仁較多。
尾骨挫傷用地龍散治療;組成為地龍、官桂、蘇木、麻黃、黃柏、當歸尾、桃仁、甘草。地龍散可治傷損腰痛脊痛之証或因隧墮或因打撲,瘀血留於太陽經中之症。正骨心法內之尾 骨痛是指薦椎及尾閭,若蹲墊壅腫,必連腰胯,至於手腕扭傷,肋傷,落枕都可用吉利散來治療,踝扭傷可內服正骨紫金丹,若為習慣性踝扭傷者宜加服健步虎潛丸。若為踝挫傷或其它地方挫傷發生紅腫熱痛時,一樣可用正骨紫金丹治療,不過最好加入大丁黃、倒地蜈蚣及 骨消等,如有水腫尚可用黃連解毒湯合五苓散內服。
傷科診所常見的酸痛屬五勞七傷所致的筋傷的也很多,筋傷可用補筋丸治療,該葯專治跌仆 閃,筋翻筋攣,筋脹筋粗,筋聚骨錯,血脈壅滯、宣腫青紫疼痛等証。傷損之證,肌肉作痛者,乃榮衛氣滯所致,宜用復元通氣散。筋骨間作痛者,肝腎之氣傷也,宜用六味地黃丸。
復元活血湯出自(醫學發明),主治:跌打損傷、瘀血滯留脅下,痛不可忍,此方科學中藥用量以6公克為宜,再加七釐散或按証加減單方施治,量過多會使人虛甚。
薏苡仁湯有溫經散寒,祛濕止痛之功,凡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的手足流注疼痛,麻木不仁,難以屈伸,關節煩疼皆可治之。荊防敗毒散是治流感引起的全身肢節骨楚酸痛。而龜鹿二仙膠補精、氣、神,能明目益精,可治骨質疏鬆。
健步虎潛丸補肝腎,壯筋骨,治跌打損傷,筋骨痿軟,步覆艱難。蠲痺湯行氣活血,治損傷後期風寒乘虛入絡者。
至於麻症,中醫謂之痺病,有風、寒、濕三痺,也有皮、脈、肌、筋、骨的五痺,『雜病心法』說氣虛之人病諸痺也,宜用加減小續命湯,氣實之人病諸痺也,宜用增味五痺湯,三痺湯是治五痺不已,乘虛入藏,反留連日久,調理痺病之方也,黃耆益氣湯是補中益氣湯加紅花、黃柏,是治氣虛麻木之方,痺又有冷痺、熱痺之分,冷痺症狀:身寒無熱、四肢厥冷,用蠲痺湯,熱痺是肌熱如火,用加味升陽散火湯,血痺是血液循環不良所造成,方用黃耆五物湯(金匱要略)加當歸、紅花、雞血籐,對於脾虛者,應選擇歸耆建中湯,科學中藥有一方名為八仙湯的,它是出自(萬病回春)適用於氣血虛弱濕痰所引起之手足麻痺及疼痛,除此之外,還能治運動神經麻痺、顏面神經麻痺,順風勻氣散則治氣血兩虛的下肢麻痺。
最後,我以明代異遠真人的「用藥歌」作者結尾,這是傷科常用方藥,功能活血袪瘀,用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摘錄以為備忘:
歸尾兼生地,檳榔赤芍宜,四味堪為主,加減任遷移;
乳香並沒藥,骨碎以補之,頭上加羌活,防風白芷隨;
胸中加枳殼,枳實又雲皮,腕下用桔梗,菖蒲厚朴治;
背上用烏藥,靈仙妙可施,兩手要續斷,五加連桂枝;
兩脅柴胡進,膽草紫荊醫,大茴與故紙,杜仲入腰支;
小茴與木香,肚痛不須疑,大便若阻隔,大黃枳實推;
小便如閉塞,車前木通提,假使實見腫,澤蘭效最奇;
倘然傷一腿,牛膝木瓜知,全身有丹方,飲酒貴滿卮;
苧麻燒存性,桃仁何累累,紅花少不得,血竭也難離;
此方真是好,編成一首詩,庸流不肯傳,無乃心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