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對高脂血症的認識
及治療文獻回顧
吳龍源醫師 中國醫藥學院
學士後中醫係 中藥研究所副教授
一、前言
依臺灣衛生署於八十四年公佈十大死亡原因中,腦血管意外與冠狀動脈疾病分別居第二位及第四位(1)。而動脈硬化是導致腦血管疾病和冠狀動脈疾病的重要機轉,而高脂血病是它重要的成因(2)。由於受歷史條件的限制,中國傳統醫學典籍中並無高脂血症的病名記載,但在『胸痛』、『胸痺』、『心痛』、『中風』、『眩暈』、『痰濁』、『濕阻』及『血瘀』中相類似的論述記載。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對此類疾病的病因病機的認識,如『素問•通平虛實論』曰: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甘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其意為象消渴、中風、半身不遂等症多是一些體質肥胖,嗜食高梁厚味所致(3)。
有學者研究發現在動脈硬化斑中膽固醇的存在,雖然早期曾有研究者認為動脈硬化只是年齡老化的一種現象,近年來專家學者研究已經證實高脂血症的確扮演很多危險因子中影響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的重要角色(4)。Framingham
study指出如果使血中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降低10﹪,就可使因冠狀動脈疾病死亡的死亡率降低20﹪(5)。
高脂血症的形成原因不外乎於外源性的脂質攝取過多
(屬於外因),或由於體內脂質代謝紊亂(屬內因),如合成過多、分解減少、代謝減少等。臨床治療上,對於高脂血症採取藥物治療合併飲食控制,飲食控制是減少脂質的攝入,藥物的治療在於干擾脂質的代謝過程,以達到降低膽固醇(Cholesterol)、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載脂蛋白 -B,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載脂蛋白-A等作用,因而減少或預防動脈硬化的產生(6)。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在動脈硬化性心腦血管病形成過程中起促進的作用。近年來發現其罹患年齡有逐漸趨向於中老年人趨勢(7)。中國傳統醫學認為,人到中年,腎氣漸衰,五臟六腑精氣漸減,氣血漸虛,形成血脈瘀滯。臨床上發現,本症常見的症狀有頭暈耳鳴、頭痛頭脹、腰膝酸軟、肢體麻木、胸悶氣短、舌質暗紅等表現。根據本病的發生發展規律,結合臨床表現特點,認為本病之病機以腎虛為本,血瘀為標,其病理基礎以本虛標實(8)。為了防治冠心病,尋找有效的降血脂的藥物或治療方法是目前醫藥界的重要課題之。
二、中醫學上對於高脂血症的認識
高脂血症的發生,或由外源性脂質的不當攝取過多,或由於體內脂質的代謝失調或紊亂,如合成增加、分解減少、排出減少等原因。在中醫學上認為,胃主受納、脾主運化,飲食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灌溉四旁,所以說脾為後天之本,而高脂血症是脂質代謝紊亂的疾病之一,從「補土派」觀點看,「內因脾胃為主」故認為高脂血症的發病,脾胃失調是首要原因。
脾為濕土,喜燥而惡濕,李東垣《脾胃論》說:「原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後能養元氣」,「脾胃之氣既傷,而原氣亦不能充,諸病由生也」。如肥胖症是高脂血症的常見症狀之一,實為脾胃氣虛的一種表現,而所謂「肥人形盛氣衰」,「肥人氣虛」。由於脾胃氣虛,則水穀運化失常,痰濁滋生,故有「肥人氣虛有痰」,「肥人多痰濕」之說,因而健脾、豁痰、利濕之法以治肥胖症,近年來用此法治療單純性肥胖,使之體重著漸減輕(9),不少健脾利濕之藥,如澤瀉,茵陳等單位藥均證實有降血脂的作用(10)(11)。證實脾胃氣虛在高脂血症的發病中確有重要作用。
不少研究資料顯示,動物飼以高膽固醇飼料,可致實驗性高脂血症,流行病學文獻上也證實,飲食中膽固醇含量過高地區的人群中,高脂血病症的患病率明顯高于食物中膽固醇含量低的地區人群
(12,13)。中醫學上認為,久食膏梁厚味,甘肥之品,易傷心脾,因為厚味甘肥,可助陽生氣、生陰。生陰者,轉化為脂液,浸淫脈道,脈膜變異(指血管內粥漾斑塊形成),血行不利,堵塞氣之運行,血失氣燻,則氣結血瘀,引起脈痺,且過食肥甘,易致濕困脾陽,因甘性緩,緩則脾氣滯,致使脾之清氣不能化濁,血中脂質過高,阻遏經行,脈絡不暢,心絡阻於痰濁乃至氣逆胸悶,半身不遂等症。顧松圓《醫鏡》中說:凡治消癉、扑擊、偏枯萎厥,氣逆酸滿,肥貴人之膏梁之病(14)
。防治的方法,飲食應節制,慎口味,輔以對「食傷」有針對性治療(15)。近年來有學者研究指出,高脂血症的防治也是首重於先調整飲食,及注重食物的控制(diet
control),中藥之消導藥如山楂就是有效的降血脂藥物(16)。
中醫學上雖然沒有明確提出膽固醇等以膽鹽形式由膽汁排入腸道從糞便中排出,但卻重視排瀉通便在養生防病中的重藥性。認為大腸為傳送糟粕之腑,以通為用,若閉塞不通,可上逆影響脾胃受納運化機能,郁而發熱生痰、生濕,肥胖的人,久坐少動的人,常有習慣性便閉現象的人,較容易患高脂血症,臨床上用的降血脂方劑中,常加重草決明及其它能使大便軟化得藥物(17),均證實有降血脂的作用,從中醫理論上來看,保持腑氣通暢,也是防治高脂血症,養生防病的重要方法。
近些年來研究發現,不少高脂血症有家族史,有遺傳傾向,而中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肝藏血,為罷極之本(指耐受疲勞的功能),肝腎不足,就會出現提早衰老,鬚髮早白,頭暈目眩,昏蒙健忘,手顫四肢麻,行為遲緩等神形衰退的現象。而肝腎不足的種種表現與高血脂症及其所引起的動脈粥狀硬化,有不少相似之處。根據南寧市冠心病研究小組在
125例高脂血症中,依中醫的辨症分型,肝腎不足者佔62例(18)。所以在治療與預防高脂血症中,特別注重滋腎養肝的重要性。有研究發現單味何首烏證實有降血脂的作用(19)。
三、高脂血症的中醫辨症分型
高脂血症的中醫辨證分型是中西醫結合防治高脂血症需要,在過去文獻中未見報告。依據最近文獻發現,本病可分為以下三種型態:
(1)肝腎陰虛型:本型佔71.75﹪(大陸),佔最多。相當於廣西研究中的陰虛型。作者臨床上統計,本型約佔60.51﹪(台灣)。中醫學上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為元陰之所,一切陰精的貯存、分布和使用均與腎有關系,脂質系陰精的一部份。受腎陰的制約,受先天性因素和各種內分泌的影響,腎陰為水,肝為水臟,得腎水涵養,所以說肝腎同源而源於水,腎陰不足,肝木失養,肝陰乃虛,肝之舒泄功能失調,脂質代謝可發生進一步的紊亂,而發生高脂血症;臨床上某些內源性增高脂血症,並無久食甘肥的病史,脂質的的代謝異常系由于某些先天或後天的缺限所致,究其原因,可能與肝腎兩臟功能失調有關。
在臨床上,高脂血症患者常有腎經虧損,真陰不足所致的腰酸、腿軟、眩暈耳鳴、遺精、盜汗等症狀。也可見於陰虛內熱所致的咽乾口燥、顴紅潮熱、五心煩熱、舌紅少津等症狀。
從我們的臨床經驗中發現,高脂血症患者屬於屬於本類型者,除本症之外尚可有以下兼症。
1.肝陽偏亢:這是由於肝陰虛,而潛陽外浮,相火亂動,致使肝陽偏亢。臨床上往往多伴有血壓偏高或自律神精功能失調的症狀。
2.濕痰內生:由於風木過動,中土受其克乏,繼發性地引起脾失虛濕勝,濕痰內生,此時肝腎陰虛是本而脾虛濕勝是標,臨床上可見除肝腎陰虛之症外,還兼有頭痛如裹,體困乏力、腹脹便溏等濕痰之症狀。
3.氣滯血瘀:臨床上部分屬肝腎不足的患者,往往兼有雙脅脹滿、或心胸悶痛、時痛時止,舌質夾青等。這可能是由於肝腎不足,舒泄條達之功受損。有些心絞痛伴有高脂血症者多屬此型。
此型的基本治則以養肝滋腎為主,兼有肝陽偏亢者,加用鎮肝潛陽之品,兼有濕痰內生者,加健脾除濕之藥;兼有氣滯血瘀者,則加用理氣活血之品。
(二)脾虛型
此型較前者少見。多見於某些外源性高脂血症或某些繼發性高脂血症患者,往往有久食膏梁厚味、甘肥之品的病史或其它疾病,如甲狀腺機能過低、慢性腎臟病等引起脾腎陽虛的病史。
臨床上常見有脾虛濕勝、濕濁內停所致的肥胖,身體困倦乏力,肢體發腫,便溏,白帶多,脈滑苔膩等症,也可見於濕邪蒙蔽,清陽不升,頭重如裹等症狀;如已發展為脾腎陽虛則兼有五更瀉泄,形寒肢冷,尿液頻多,陽萎滑泄,尺脈弱等狀。此型與肝腎陰虛兼濕痰內生不同,無肝腎陰虛之症候
(三)、痰濁型
主要臨床症狀:生化檢查血清中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載脂蛋白異常,形體肥胖,胸悶氣憋,頭重如裹,心前區隱痛,四肢麻目沉重,眩暈,苔滑膩,脈弦滑。
治法:豁痰宣痺,寬胸化瘀。
臨床常用方劑;括蔞薤白白酒湯加失笑散加減─括蔞、薤白、半夏、生蒲黃、五靈脂、丹參、山渣、澤瀉。
加減:口乾、口臭、煩燥、舌苔黃厚膩、脈弦數─加黃連、黃芩、龍膽草、梔子。胸腹痞滿脹、食欲不振惡心、舌苔白膩、脈滑─加藿香、
佩蘭、萊菔子、廣木香。
(四)、 肝腎陰虛型
主要臨床症狀:生化檢查血清中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頭暈耳鳴,肢體麻木、口乾咽燥、煩熱、腰腿痠軟、健忘不寐、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益陰養血。
臨床常用方劑:二至丸合杞菊地黃丸加減─杞子、菊花、地黃、澤瀉、山藥、山茱萸、何首烏、旱蓮草、女貞子、牡丹皮、黃精、山渣、黑芝麻。
(五)、 脾腎陽虛型
主要臨床症狀:生化檢查血清中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精神萎糜,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大便溏薄,食欲不振,腰膝酸軟,脘腹脹滿,舌淡苔薄,脈沉細。
治法:健脾助運,溫陽化濁。臨床常用處方:理中湯加味─黨參、炒蒼朮、炒白朮、干薑、甘草、藿香、佩蘭、木香、仙靈脾、薏芢、澤瀉。
加減:腰背酸軟,形寒肢冷為主,加附子、吐絲子、巴戟天、肉從蓉。
總結,治療高脂血症主要在調節脂肪代謝紊亂,降低血中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血脂在血管中瘀積,以減少血管硬化,以達到預防及治療心臟血管疾病的產生。
高脂血症的發作原理推測圖簡示如下(20):
久食高梁厚→濕困脾陽
味甘肥之品 運化濕調
│外源性高脂血症 脾虛濕勝型
└───────→高 脂 血症→痰濁阻滯→胸痺
↑ 心絡
┌────→↑
↑
腎陽不足→脾陽不足┘內源性高脂血症
│
逐年衰老┐ 元陽衰微 運化失調 │
先天缺陷│腎│ 痰內生濕
內分泌失├虛├───→氣陰兩虛型
調及其它┘ │ 高 脂 血症 ↑
│ 脂質代謝 肝木過動 │
│ 水不涵木 失調 肝腎陰--------─┘
腎 陰 虛---------→肝陰不足───→
虛型高 舒泄失調
元陰不足 內源性高 脂血症 --------→┐
脂血症 │
│ │
陽無依存 ↓
相火妄動 氣滯
│ 血瘀
│ ↓
↓ 心絡
肝陽偏亢 受阻
↓ ↓
血壓增高 胸痺
四、中醫中藥在高脂血症的治療情況
(1)中藥方劑治療高脂血症方面(21)(22)(23)
治療高脂血症的中藥複方很多
1.山楂、槐角、草決明組成之山合沖劑;由山楂、銀花、菊花組成的銀菊飲;山楂、毛冬青組成之山楂煎劑用於治療高脂血症及心絞痛。
2.山楂、葛根、桑寄生、決明子組成雙降合劑。
3.山楂、黃精、玄參、澤瀉、夜交藤組成之中藥降脂片。
4.黃精、何首烏、桑寄生組成降脂片。
5.黃精、山楂、五靈脂組成的黃山合劑。
6.草決明、夏枯草、桑葉、菊花共制成通脈片。
以上這些複方均有在臨床上試用,經報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脂,且多無明顯的副作用。
(2)單味中藥治療高脂血症之臨床觀察
以單味中藥治療高脂血症者有:
澤瀉、首烏、茵陳、決明子、山楂、靈芝、荷葉、白果葉、生三七、虎杖、桑寄生、大麥根鬚、葛根、茶樹根、明礬、滷鹼等。在單味中藥中,前面六種看來療效比較肯定,後面的幾味中藥臨床報導較少。江酉省第一人民醫院最先將澤瀉片用於臨床,使膽固醇下降46mg%。最近浙江省澤瀉研究組,用澤瀉片治療高脂血症三個月,對高膽固醇血症總有效率88%,平均下降44.84毫克%。對高甘油三酯血症總有效率為72%,平均下降32.50毫克%,認為降膽固醇效果較好(24),與南京軍區總醫院的結果一致,上海中山醫院及心血管研究所用澤瀉浸膏片治療110例高脂血症,則認為降低甘油三酯更為有效(25),現澤瀉片己經地方衛生行政單位簽定,正式生產(23)。
首烏片用於降膽固醇始於上海工農兵醫院,88例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有效率88.6%,平均下降49.4毫克%上海曙光醫院用具煎劑治療26例高膽固醇血症有效率為80%,平均下降39土55.9毫克%。另有一組報導178例者,有效率為61.8%,平均下降39毫克%(21),新疆醫學院內科(26),用何首烏片進行降脂治療,30例中總有效率為86.7%,平均下降71.2毫克%,對22例甘油三酯高於120毫克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40.9%,平均下降22.6毫克%,後者無顯著性差異。決明子最先由佳木斯醫學院用於降脂治療,他們以決明子一兩煎服治療100例高膽固醇血症,治療前後膽固醇下降87.9毫克%(27)。以後其他單位也報導決明子降膽固醇的作用(24)。浙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內科以決明子煎液治療79例高脂血症,其中高膽固醇血症46例中38例下降,平均下降84.3毫克%。7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治療後下降者45例,平均下降105.1毫克%(28)。在我們的臨床實踐中,也觀察到其降脂作用。天津南開醫院等則用茵陳15克代茶治療82例高膽固醇血症,治療一個月後;
降至正常者42冽,總有效率為75.6%。靈芝降脂作用四川省的相關醫藥報導較多(27)(30)。如抗生素研究所報導用靈芝糖漿治療120例高膽固醇血症有效率為86%,其中下降50毫克%以上者占48%。四川醫學院總結271例高膽固醇血症總下降率為63.8毫克%,對100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有54例治療後有不同程度下降。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也證實靈芝糖漿的降膽固醇的臨床效果。福建的兩組材料,北京中醫研究院東直門醫院及南京有關單位均報導靈芝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30)。廣西也有類似報導(31)。從多數資料看,靈芝的降膽固醇作用是比較明顯的。但對甘油三酯的影響,尚有待更多的實踐。解放軍104
醫院報導荷葉的降脂作用,先後共治147例。他們用l00市斤荷葉濃縮至l2,000毫升每20
毫升,治療20天,有80%患者血脂有不同程度下降,膽固醇下降39.4毫克%,甘油三酯下降76.3毫克%(32)。上海黃河製藥廳和中山醫院將荷葉中提出的生物鹼黃酮製成浸膏片,臨床上有降血脂作用(33)(34)。生三七粉在我們附屬一院內科治療冠心病的觀察中看到具有一定的降膽固醇的作用,但不如沈陽同志報
導的明顯,他們在74例冠心病合並高膽固醇血症,除一例外,其他73例均呈明顯下降,平均下降108.6毫克%(35)。用山楂單味降脂的報導尚少,多用于復方中,在後討論,其他王海淮海製藥廠等報導虎杖片治療136例,其降膽固醇的有效率為74.5%,降甘油三酯的有效率為78.6%(36)。廣東韶關地區人民醫院報導31例,也獲得類似的良好效果,從虎杖浸膏中分離出的白藜蘆醇忒
(polydatin)經10例臨床試驗,每天10毫克,用藥一個月,顯效4例,有效4例上海中山醫院等報導大麥根鬚治療高膽固醇及高甘油三脂血症有效(21)。上海曙光醫院用桑寄生沖劑治療8例高膽固醇症7例有效。有人報導用茶樹根片劑
(45克生藥)治療65例,對高膽固醇、甘油三酯,B-脂蛋白均有下降,河南中醫研究所等觀察用明礬粉(200毫克一片)治療28例,也有明顯的降脂作用。貴州省人民醫院則報導鹵鹼注射可使高脂血症的血脂下降。在以葛根或銀渣汁治療冠心病中,有報導可降低血脂的材料。穿龍薯寇心寧片(每片含穿龍薯有效提出物40毫克,日服三次,每次四片)治療高脂血症3-6個月,對高膽固醇患者的總有效率為62.5%,其中53.33%的病人下降值在50毫克%以上,對高甘油三酯患者的,總有效率為67.64%。其中53.33%的病人下降值超過50毫克%,並對心絞痛有明顯療效(總有效率為90.68%
),1976 年 5
月四川省有關單位對穿龍薯蕷冠心寧進行鑑定認為該藥安全有效,工藝簡便可行,建議盡快投入生產(37)。唐山工人醫院用白僵菌液治療高膽固醇血症12例,
有一定的降膽固醇作用。上海天平地段醫院試用芹菜花糖漿和片劑,降膽固醇總有效率為83%,顯效達70%。德興縣人民醫院的老茶樹根煎劑,據報導有較好的降B-脂蛋白作用(39)。
五、關於實驗治療研究
1、關于澤瀉的研究(40)(41),近年來
國外有人報導澤瀉具有抗脂肪肝的作用,並提及有降脂作用(小林忠之1960,Mager
J,II·1972) (40)。浙江人民衛生實驗院(1976 )進行了澤瀉對家兔實驗性高脂血症的作用。證明澤瀉無論對實驗性高脂血症的預防和治療上,均有明顯作用(24),實驗證明可抑制兔及大白鼠高脂血症膽固醇含量,表明澤瀉可能干擾膽固醇吸收、分解或排泄,有人用同位素示蹤證實澤瀉提取物可使小鼠腸膽固醇吸收抑制34%(41)。且膽固醇酯化也受抑制。日本人曾報導用同窩小兔實驗發現澤瀉有抑制主動脈粥樣斑塊形成趨勢(42),有人則認為澤瀉的降脂有效成分可能存在於其脂溶部分(24)。
2、首烏(43),實驗證明首烏含有卵磷脂及大黃根酸,前者有益於脂肪的轉運,後者有增加腸蠕動及抑制膽固醇吸收之功效,具有效成分可能在首烏渣中,
有人經動物實驗說明,首烏有阻止膽固醇在肝內沉積,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43)。在體外試驗首烏可與膽固醇結合。對家兔實驗性高脂血症的觀察中,能抑制實驗性血清膽固醇升高,減少膽固醇的吸收。有人報導首烏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緩解效果,有阻止類脂質在血清內滯留或滲透到動脈內膜的能力,但也有人報告首烏可使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家兔血清膽固醇上升延緩,病變減輕,但與對照組相似未能肯定其療效(44)。以首烏為君藥的首烏延壽丹,早在1960年就有報告對兔主動脈內斑塊的形成及脂質沉積有減輕作用,以後報導對兔、鴿的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對動脈內膜病變的發生率無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認為此方對小白鼠腸道膽固醇吸收的影響,可能與方中的杜仲和金銀花有關。
3、茵陳(45),茵陳的水制浸提液作犬靜脈注射時,有明顯的增加膽汁分泌作用,這種作用與所含的二甲基馬栗樹皮素(G,7一Dimethyl-aesUletin)有關,且對兔的離體腸管的運動有抑制作用,四川的同志證明茵陳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家兔能使血清膽周醇下降,動脈弓段膽固醇含量明顯下降,主動脈病變明顯減輕。
4、山楂(46)為中醫的消導藥,自1921年以來對其生態分布、栽培、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等報導不少,已正式收人許多國家的藥典,其主要藥理作用如降壓強心、擴冠、抗心律紊亂及降血脂等。Guseiuov氏用王子山楂的醇制浸膏0.5毫克/公斤內服證明對動脈硬化的家兔,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及脂質在器官上的沉積,其後用五子山楂總甘作動物實驗,也發現降壓和減輕膽固醇所致的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浙江同志證明家兔在服用山楂後,胃納有增加趨勢,連服三周後血清膽固醇顯著降低。有人研究山楂對家兔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證明,在一定劑量範圍內對動脈粥樣硬化有輕度治療作用(47),表現為血脂水平下降較快,主動脈特別是冠狀動脈病變較輕,且北山楂優於南山楂。
5、靈芝:古代流傳靈芝是能
"治百病。的“仙草”,近年來證明對冠心病、高脂血症、慢支炎、肝炎等多種疾病有一定療效。實驗證明靈芝具有鎮靜、強心、保肝、提高動物耐受缺氧能力等作用(27)(30)。有人初步證實,以濃縮茵靈芝溶液1.6毫升/公斤/日,服藥十周後,可使實驗性家兔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延緩形成的作用,但不能使斑塊消退,對實驗性高脂血症作用不明顯(29)。成都軍區直後第一門診部也證實靈芝能減輕兔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程度。並且證明對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29)。陝西省冠心病防治研究省市協作組在大白鼠上證實靈芝注射液可使膽固醇下降,而對甘油三脂無明顯影響。
6、決明子,浙江醫大生化組曾於1973-1974年使用中藥決明子防治家兔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初步觀察,發現服用決明子粉劑的家兔不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以後又進一步進行實驗證實決明子粉劑有抑制血清膽固醇水平升高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作用,由於他們在造型時只飼以膽固醇,未加用飽和脂肪,故實驗動物的甘油三酯只稍有增加,雖然這次實驗中見決明子有抑制血清甘油三酯上升的效應,但無統計學上的差異,據他們的實驗結果提出,決明子粉劑中,這種降脂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於非脂溶性組分中(48)。
六、參考文獻
1.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暑八十四年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統計查報告。1995。
2.實用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P-690,1992。
3.
鄒鐵濤主編:中醫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P-624,P-626,P-640,P-641,P-655,P-656。1987。
4. Watts GF,Introduction.In,Watts
GF ed.Cholesterol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discovering the
link.1990 ed 1990,VIII,Merck ﹠ Co.In.
5.Kannel WB,Casteli WP,Goadon
T et al.:Serum
cholesterol,Lipoproteins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Framingham
study.Ann.Intern.Med. 74:1,1971。
6.Naito HK: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polipoprotein
measurement.Journal of clinical
Immunoassay.9(1)11-20,1986。
7. 鮑
軍、樓建國、洪允祥等:54例冠心病血脂15年動態觀察及中醫辨證、治療相關研究。中西醫結合雜誌,10(4):206,1990。
8.胡曉晨、蔡福祥、田景春等:降脂膠曩治療高脂血症對血液流變學抗血小板聚集臨床療效觀察。中醫雜誌,12:38,
1988。
9.陳
奇:中藥名方藥理與應用。台北南天書局,P-458,
1989。
10.中藥藥理學。弘祥出版社,P-189,P-347,P-249,P-82,1988。
11.翁維良:冠心病血瘀症的研究進展。中醫雜誌,6:64,1987。
12.嚴正華:中藥學(下)。知音出版社,P-699,1991。
13.謝明村:中藥學概論。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P-103,1995。
14.許清曉:常用臨床檢驗手冊。藝軒圖書出版社,P-80,1995。
15.陳可冀、張之南、梁子鈞等: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知音出版社,P-608,1995。
16. Frick MH et al.,17.
Healsinki heart study: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 with
gemfibrozil in
middle-aged men with
dyslipemia.NEJM,317:
1237-45,1987。
17.楊瑞合:腎虛與高脂血症關係的探討。中西醫結合雜誌,4(5):313,1989。
18.Castelli WP.,Garrison RJ.,Wilson
PWF et al.: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The Framingham
study.JAMA,256: 2835,1986。
19.The Expert panel.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rch
Intern.
Med.148:36,1988。
37.劉超然:祖國醫學對高脂血症的認識及近年來的治療動態。新中醫,3:45 -50,1981。
21.防治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壓座談會資料選輯
第二
籍。1972。
22.全年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會議技術資料選編
1973年8月。
23.中草藥通訊 (6):56,1975。
24.中草藥通訊 (7):31,1976
25.醫學情況交流 (4):19,1976
26.科研資料匯編p19,1976年6月
27. 中草藥通訊 (4):52,1974
28.冠心病研究資料匯編
浙江醫大 p110,1977
29.心臟血管疾病 (4):6,1973
30.中草藥通訊 (5):51,1974
31.廣西衛生 (5):15,1975
32.心臟血管疾病 4(1):37,1976
33.中草藥通訊 (4):46,1977
34.中草藥通訊 (5):36,1977
35. 醫藥學資料
沈陽市衛生局編 14:74,1976
36.醫藥參考資料
河南中醫學院 1:154,1973
37.川生科技 (5):36,1977
38.醫學衛生通訊 河北
(1):25,1974
39.中草藥製種用選編
江西 (4):9,1973
40.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Mager J.H) P-8 1972
41.藥學雜誌 80(10)1146,1960
42.藥學雜誌 80(11)167,1960
43.中草藥通訊 (5):38,1974
44.防治冠心病高血壓資料
1972年8月
45.新醫學資料 江西 (3-4):19,1973
46.中草藥通訊 (5):50,1975
47.中醫藥研究參考 (1):10,1974
48. 冠心病研究資料匯編
浙江醫大 p110,1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