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醫對運動的看法 陳潮宗
中醫師
除了一般肢體運動之外,注意到經絡循行對健康之重要。
古人有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說明持續的體育運動,才能強健體魄。亦云:「形神合一」中醫除注重外在身體的運動,同時間也重視精神或心理的運動。
中醫在肢體運動的方法古稱為「導引」,是以肢體運動,配合呼吸韻律,和自我按摩相結合為其特點,也可配合一些道具如刀、劍、棍、棒…等等,來完成。也是一種以意念領導肢體,以氣合力,主以柔和之運動方式。主要藉由規律的呼吸,身驅俯仰,手足屈伸的動作來舒利關節,潤和氣血,旺盛體內的新陳代謝的機能,如古代神醫華陀所創的「五禽戲」,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為活動姿態,創造而來,如虎的上肢攫仆、鹿的伸展頭頸、熊的臥倒匍伏、猿的腳尖蹤跳,以及鳥的展翅飛翔,等發展出虎拳、猴拳、鶴拳等各種體操,另外如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運動,也都是來源於古代導引術,對於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預防和治療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實和現代的健康操的用意是一致的。但導引術是動靜結合,還兼有「氣功」、「內功」之作用,其中調整全身經絡氣血的作用,不光只是一般的運動只增加心肺的功能與增加肌肉的強度而已,並且運用穴道刺激、經絡的循行配合氣血的流行。所以在中醫的運動常結合在,在醫學復健、針灸、國術、瑜伽等項目的之中。
但是,所謂的絡究竟是什麼呢?簡言之,便是分佈於人體中,但眼睛所看不見的無形線,這種線並非是血管或神經,據中醫學上的解釋,經絡乃遍佈全身如電線般的組織,是氣血流通的路徑,經絡是否正常對健康具有非常大的影響,經絡上重要之節點,我們即稱為「穴道」。
此外,經絡有陰陽之分,導入陽氣由上向下循環者稱為陽經,接受陰氣由下向上循環者則稱為陰經。
手至肩膀的陽經分別是:大腸經、三焦經(淋巴管經)、小腸經。頭部至腳的有胃經、膽經、膀胱經、以及延伸在身體背面的督脈。
此外,在陰經方面,由胸部至手的有心經、肺經、心包經。由腳至頭的有肝經、脾經、腎經以及位於身前的任脈。故陰經、陽經共有十四行經。
經絡和人體的五臟六腑具有密切的關聯,故而,一旦異常便會發生疾病。換句話說,也可藉由適切地運動調整經絡運行,內臟機能便會活潑,而可獲致健康的身體。
回上頁 |